墙有茨

作者:佚名 朝代:先秦 

原文

墙有茨,不可扫也。

中冓之言,不可道也。

所可道也,言之丑也。

墙有茨,不可襄也。

中冓之言,不可详也。

所可详也,言之长也。

墙有茨,不可束也。

中冓之言,不可读也。

所可读也,言之辱也。

翻译

墙有茨,不可扫也。中冓之言,不可道也。所可道也,言之丑也。

墙上长满了蒺藜,无论如何扫不掉。你们宫中私房话,实在没法说出口。如果真要说出来,那话就难听死啦。

鄘(yōng):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汲县北。茨(cí):植物名,蒺藜。一年生草本植物,果实有刺。埽(sǎo):同‘’扫‘’。中冓(gòu):内室,宫中龌龊之事。道:说。所:若。

墙有茨,不可襄也。中冓之言,不可详也。所可详也,言之长也。

墙上长满了蒺藜,无论如何除不掉。你们宫中私房话,实在没法详细说。如果真要说详细,那话说来可长啦。

襄:除去,扫除。详:借作“扬”,传扬。

墙有茨,不可束也。中冓之言,不可读也。所可读也,言之辱也。

墙上长满了蒺藜,没有办法打捆走。你们宫中私房话,实在不能对人说。如果真的传开来,简直就是羞辱啊。

束:捆走。这里是打扫干净的意思。读:宣扬。

译文参考:1、姜亮夫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89-902、王秀梅译注.诗经(上):国风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91-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