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登兰山寄张五/秋登万山寄张五/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/秋登万
作者:孟浩然 朝代:唐代
原文:
北山白云里,隐者自怡悦。
相望试登高,心随雁飞灭。
愁因薄暮起,兴是清秋发。
时见归村人,沙行渡头歇。
天边树若荠,江畔洲如月。
何当载酒来,共醉重阳节。
翻译:
北山白云里,隐者自怡悦。
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,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。
“北山”二句:晋陶弘景《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》:“山中何所有?岭上多白云。只可自怡悦,不堪持赠君。”这两句由此变化而来。北山:指张五隐居的山。北:一作“此”。隐者:指张五。相望:互相遥望。试:一作“始”。
相望试登高,心随雁飞灭。(试一作始)
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,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。
愁因薄暮起,兴是清秋发。
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,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。
薄暮:傍晚,太阳快落山的时候。《楚辞·天问》:“薄暮雷电,归何忧?厥严不奉,帝何求?”清秋:明净爽朗的秋天。晋殷仲文《南州桓公九井作》诗:“独有清秋日,能使高兴尽。”一作“清境”。
时见归村人,沙行渡头歇。
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,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。
归村人:一作“村人归”。沙行:一作“沙平”,又作“平沙”。渡头:犹渡口。过河的地方。
天边树若荠,江畔洲如月。
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,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。
“天边”二句:隋薛道衡《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》中有:“遥原树若荠,远水舟如叶。”这两句似是据此变化而成。荠:荠菜。洲:又作“舟”。
何当载酒来,共醉重阳节。
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,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。
何当:商量之辞,相当于”何妨“或”何如“。重阳节:古以九为阳数之极。九月九日故称“重九”或“重阳”。魏晋后,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。
译文参考:1、蘅塘退士等.唐诗三百首·宋词三百首·元曲三百首.北京:华文出版社,2009:1232、邓安生孙佩君.孟浩然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67-69